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一个离病毒最近的岗位,甚至可以感觉到病毒就在眼前漂移,但她们依然勇往直前,不能后退,这个岗位就是咽拭子采集队伍。她们是游走在病毒边缘的白衣天使,是直面风险的筛查卫士,也是战疫中的“逆行勇士”。
为做好发热病人核酸检测工作,提高咽拭子专业化采集水平,保障标本合格率,2月15日,市中医院抽调9人成立咽拭子采集小组,负责院内、外及乡镇指派人员的咽拭子采集工作。
强化训练,对自己下“狠手”
“咽拭子采集是检测有无感染新冠病毒的一项重要项目,采集时,由于咽喉部刺激,采集对象很容易控制不住而出现干呕造成飞沫传播,非常容易被感染,大家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胆大心细、防护到位……”中医院咽拭子采集小组组长朱惠再三叮嘱她的同伴。
相对于风险,她们更关注的是样本质量。同样负责咽拭子标本采集的张薇说:“只有精准取样才能保证结果无误。操作中,大家都尽可能地找到精准位置,避免因为采样不当而影响结果,贻误病情。”
“我今天晚上不吃饭了,嗓子难受……”咽拭子采集小组中的张亚利说道。为了能切身体验采样的感受,更精准的为患者提供指导和心理疏导,采集小组人员利用碎片时间彼此扮演“患者”,反复练习咽拭子采集的手法和操作流程,由于互相演练,她们每个人的嗓子都在充血水肿状态。
虽然反复操作使嗓子异常不适,但是她们没有退缩,没有一个“逃兵”,而是从一遍又一遍的“受虐”再“受虐”中练就出了快速、娴熟、精准采集高质量标本的本领。
在家里,她们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宝,可能不曾受过半点罪。但是在医院,她们是健康的守护神,是冲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为了自己的使命,必须做出牺牲,包括对自己下“狠手”,这就是我们的“豪侠”九姐妹。
“手舞足蹈”的“哑语”护士“大哥,啊……张开嘴……”采集护士朱惠对乡镇过来需要检测的人员张某某指导着。连续说了两遍,张某某也没反应,只是皱着眉头一脸迷茫和紧张的看着朱惠。朱惠以为他是紧张的不配合,反复指导,让他放轻松,但是怎么说都没反应。与乡镇人员沟通后才知道张某某是个聋哑人,而且性格内向。朱惠把他拉到一边,“手舞足蹈”的进行起了解释和操作演示,因为朱惠带着口罩和面罩,而且还穿着防护服,看起来比较笨重,活动也不方便。只见她一会儿仰头、一会儿张开手指、一会又伸出胳膊,就像一只正在“跳舞”的大白熊,甚是可爱。张某某跟着朱惠不专业的“手语”,一步步的进行检测,从最初的不理睬,到半试探半配合,再到完全配合几乎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朱惠这一圈儿“一对一”的服务下来,早已汗流浃背,护目镜中也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水珠。也许是朱惠的认真感动了他,原本内向和紧张的张某某在离开的时候还专门和朱惠打了个招呼。当然,这个招呼只是简单的点一下头,不过从微微上扬眼角可以看出,这种表情是从内心发出来的。
寒风中穿着薄衣单裤
时间追溯到2月10日-2月14日,乡镇的大数据排查人员151人到市中医院采集咽拭子。寒冷阴沉的天气就像每个人的心情一样,每个人表情严肃,医护人员逐一叫号,凝重的气息在空气中蔓延。
咽拭子采集工作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危险性极高,必须做好全套的防护措施,避免肌肤暴露在外面,防护服、防护面具、N95口罩、护目镜、双层手套必不可少。为了方便工作,尽快完成任务,魏立巍和马青的防护服内只穿薄衣单裤,怕穿多了太臃肿,影响工作。那么冷的天,新改造的室内又没有取暖设备,而且还开着窗通风,她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工作4个小时,高度专注的神情使她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
脱下防护服的她们,一双双手都被冻的红肿,长时间一个姿势站立使双脚麻木的快要失去知觉,单薄的身体也在瑟瑟发抖。“和那些奋战在武汉防疫一线、和病毒面对面‘搏击’的医护人员相比,我们做的微不足道。”隔离病区护士魏立巍说,选择了护士这份行业,也就选择了“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小家伙”的“怪物”玩伴
在采集过程中,采集小组也时常遇到难题,但最让她们揪心的还是那些“小家伙”。因为他们还是那么的小,就要去忍受各种不适,还是面对全副武装的“怪物”阿姨,每个孩子都心生畏怯。
“妈妈这是干嘛?我害怕!”在采集工作中,一位年仅6岁的小男孩因恐惧哭闹着,不愿配合,也不让采集人员靠近他。采集人员郭婵没有放弃,知道自己的“时尚造型”吓坏了小朋友。
“你好小朋友,我是怪物大白,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下面让大白为你唱首歌吧……”“大白戴的这个眼镜可是很厉害的,有放大的功能,让大白帮你看看牙齿里有没有小虫子,好不好?……”经过一番温柔的安抚,小男孩放下戒备,欣然配合的张开了嘴巴,和采集人员做起了“游戏”。虽然在采集的过程中,小家伙也还会有些许的退缩,但还是很顺利的完成了样本的采集。
像这样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因为在医学观察中,不乏小孩的身影,这个时候就需要采集人员使出“十八般武艺”,一番“折腾”,才能消除小家伙的恐惧,以玩伴的身份来完成标本采集。
还有的小朋友才一周左右,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听不懂话,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唱歌跳舞”已无效,只能“威逼利诱”了。我们的采集人员会和家属配合,用零食和小玩具来进行诱惑,但是效果比较慢。因为让“小家伙”把“大怪物”认知为“朋友”需要时间,往往采集一个下来都得半个小时左右,即便“小家伙”不害怕了,采集中也会哭闹,采集人员必须两个人配合,一人固定“小家伙”的头,一人进行采集。
每次采集下来,她们都是一脑门的汗水,不仅仅是防护服密不透气,更是因为她们内心的不舍和焦急。毕竟孩子还那么小,不仅只有“小家伙”的母亲心疼,同为母亲的她们,也是感同身受,心疼不已。但是她们只能高标准的完成任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排除万难,你真棒
一位被隔离观察的10岁小男孩,在采集咽拭子时,当把采样工具放入小男孩咽喉部时,小男孩因感不适,随即出现了呕吐,呕吐物沾到了采集人员丁玉芳的手上,还没来得及反应,紧接着又是一次呕吐,来不及思考,丁玉芳立即用手接住了呕吐物,怕喷到其他人身上有危险。“没事,没事,放松点,先休息一下。”丁玉芳没有丝毫的惊慌和恐惧,立即安慰小男孩。并帮忙清理干净,等小男孩缓过劲儿后,已消毒完毕的丁玉芳再次进行了采样。
内行人都知道,采集咽拭子是最危险的工作。因为这时患者要摘下口罩,分别在腭弓、咽峡部和扁桃体上采集分泌物,非常有可能出现呕吐、咳嗽的现象,在飞沫的笼罩之下,哪怕有一丁点穿透防护衣缝隙进去的话,采样人员就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所以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在这关键时刻,丁玉芳敢于担当,毫无畏惧,释放出了巨大力量!
“你们能保证一针就扎上吗?不能就趁早给我换人啊……”王某三十多岁,对采集人员很是抵触,情绪比较激动。经过聊天得知,王某因为血管不好找,以前输液都要被扎好几针,自身的耐受力又低,特别怕疼。加之被隔离后,内心恐惧,就像“火药桶”似的,一碰就炸。
“大哥放心,我可是我们医院的扎针小能手,保证一针见血……”采集小组的王瑞娟一边安慰王某一边给他拉家常,从自己的工作到自己的家庭,从同事到孩子,俨然成了马路边唠家常的大妈。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了,王某也被王瑞娟的唠嗑成功转移了注意力,“火气”一下子没有了。标本采集完后,王某对王瑞娟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降低传染风险,咽拭子采集人员已经一个多月没回过家了。家成了她们心中的“回忆”。“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给孩子和父母做顿好吃的!”段锦杨满心愧疚地说,这也是她们每个人的心声。
她们也是母亲、女儿,有照顾老小的责任。但是在这关键时期,她们知道祖国和人民更加需要她们,虽然知道采样工作的危险,却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履行医务人员的职责,践行医学誓言。在疫情面前,她们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白衣战士!在这场特殊的疫情面前,确切一点的说,他们是一群被“隔离”的白衣战士。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ynxw/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