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正在向公众普及心血管病知识。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莉莉):近日,山西财经大学一名女大学生在集体慢跑时,跑出200多米后突然倒地,经一系列紧急抢救无效后死亡。消息一经发出,引发全网关注。
近几年,类似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那么,发生类似情况时普通民众应该如何处置?对此,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内科3病区主任陈晨表示,猝死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很高,应普及心肺复苏、公共场所加装AEDs(体外除颤器)。
什么是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原因而突然死亡。
陈晨表示,猝死主要分为心源性、肺源性、脑源性等几大类,发生猝死也并不是毫无征兆的,当患有一定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再加上过度劳累、长期熬夜,以及大喜大悲等各种应激状态时,都有可能诱发猝死。
发生猝死时如何施救?
陈晨表示,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这一时间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采取有效措施,大约一半的人能得救。除了心肺复苏等急救方式,AED的有效使用,也能挽救猝死患者。
“作为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的一员,一直以来我都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掌握和学会心肺复苏的相关急救知识和操作,以及AED体外除颤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对身边人施以援手,帮助挽回宝贵的生命。”据了解,当前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陈晨表示,对公众进行心肺复苏规范培训刻不容缓。
值得注意的是,心源性猝死不仅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可能发生在看似“健康”的普通人身上。因此,有猝死家族史的人、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这三类人群,都需要重点预防心源性猝死。
此外,陈晨建议,无论有无病史,成年人都应定期检查,对于患有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或者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有猝死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接受冠脉CT、心肌核素扫描、动态心电图等针对性检查,通过更专业的手段,及早发现高危诱因。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6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