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区就能爬山、骑马,也可以听歌剧、赏园林……这样的体验,未来就能在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化公园实现!
11月8日,上海建工集团在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举办“智慧工地暨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应用观摩大会”。澎湃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2年底全部竣工。同时,该项目已引入“智慧平台”2.0,将在人工智能信息化的助力下建设和管理。
远看是山,内部大有乾坤
位于浦东滨江地区的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面积近2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上海中心城核心区最大的沿江公园。其中,作为公园一大标志性景观,双子山位于公园南区,由两座高度不等的山体组成。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经理张斌透露,双子山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在2022年1月前完成整个项目的结构封顶,后续开始推土、覆盖绿植,而双子山整个项目工程将在2022年底竣工。
“双子山将采用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用量达3万吨,是国内最大的包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打造服务市民的人文新地标。”据透露,双子山的主峰将达48米,侧峰37米,形成东高西低的走向。
事实上,你以为的双子山不只有“山”。这个以上海本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自然原型打造的建筑,不仅将形成山水相应的景观,而且内有乾坤——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设置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并与外部交联互通。山体内部的35千伏园区变电站,就直接关系着率先开园的北区的供电系统。
“从外观看就是山体,但是内部大有乾坤,1-2层设计为停车场,3-8层设计作为城市展览之用,两个山体顶部都有观景平台,山上还有消防通道、人行道,新风系统等。” 张斌说,今年12月3日,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将会率先开放,市民将在北区率先看到公园的园林景观。
此外,公园内部的人造湖将于明年6月开工,湖面面积预计可达3万平方米。
人工智能进入工地现场
记者了解到,上海建工在不断推进世博文化公园——这个上海市重大项目的同时,也把“智慧工地”平台2.0带到了这里。
在现场,电子围栏,准确识别施工现场安全围挡拆除缺失情况并发出警示;吊钩可视化,为塔吊、龙门吊等起重机械装上“智慧探头”;AI作业辅助系统,自动评估操作人员动作合规性;设备基础及资质信息以二维码的方式贴在每一台设备上,使每一台设备拥有“专属ID”……
此外,人工智能设备的信息化,也让工地上的智能图书馆、智能健康亭、安全展示厅、工地党建等实现应用。在项目现场,记者直观感受到在人工智能助力下施工现场的安全、可视、智能和可追溯。
从简单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到人工智能设备信息化应用,从人员、安全、设备等基础领域到更多创新应用领域,“智慧工地”平台2.0改变的不仅仅是工地,更大的改变发生于建造理念与方法。
上海建工表示,伴随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智慧工地”平台将不仅仅满足于技术的创新运用和管理能级的提升,更多地要满足行业发展实际需求,致力于打造一个“行业生态圈”,实现产业互联、数据互通,为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业主方等提供附加值服务,共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60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