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鼎级理财网

“从四川来到上海,三十年了,我再也没出过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20号这个门,我是在上海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廖昌永说。
11月7日,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做客黑石M+园区,为第二季梧桐·名家汇收官。一起来到现场的,还有廖昌永的多位学生,既有上音的青年教师,也有博士生、研究生。
《玫瑰三愿》《抗敌歌》《嘉陵江上》《爱人送我向日葵》《浪淘沙·北戴河》……伴着钢琴,一首首中国艺术歌曲从现场飘出,廖昌永也动情讲起了中国艺术歌曲的精妙之处。
同时,廖昌永寄语年轻人,流量和艺术并不相悖,“流量是把‘双刃剑’。你要是爱护好、呵护好,这把剑会是你事业的助力,如果骄傲自满,对自己降低要求,这把剑会伤害到你。”

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鼎级理财网

没想到中国音乐这么美
“一部歌剧可能花三个小时讲一个故事,而一首艺术歌曲是在短短一分钟、两分钟或三分钟里讲一个故事,浓缩度非常高。”
一直以来,廖昌永都对艺术歌曲情有独钟。在声乐里,艺术歌曲是一个很特别的门类,文学性强,对歌词要求高,通常用诗词谱曲,音乐和诗词不相伯仲、不分上下。
以前在国际上参赛,廖昌永总是羡慕德国、法国意大利的同行,他们都是唱本国艺术歌曲,中国人的曲目单里没有中国作品,就算唱了,评委也听不懂,没办法打分,“那时候我就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在国际比赛或国外乐团的演出季里有中国作品。”
1997年,廖昌永在“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夺冠。从那时起,但凡是在国外举办独唱音乐会,他的曲目单里1/3以上的作品都是中国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开始被廖昌永频频带去海外。
2019年1月,廖昌永以“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为名,将中国艺术歌曲唱到了瑞士。廖昌永连唱了16首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他还邀请汪家芳、丁筱芳创作了16幅书法作品、16幅绘画作品、2件瓷器作品,在诗、画、乐之间展开对话,引来一片惊叹。
不久,廖昌永又把这场音乐会开到了奥地利和德国,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每一处的观众都超乎想象喜欢,“他们没想到中国音乐这么美,中国语言这么美,中国绘画这么美,中国书法这么美。”
正是在德国演出期间,廖昌永的歌声打动了德国大熊音乐出版社社长尼克·斐费科恩,埋下了日后合作的种子。
经过几年的精心筹划,今年10月,在双方的联合推动下,《玫瑰三愿:中国艺术歌曲16首》正式通过大熊出版社出版,并向全世界发行。除了采用国际音标IPA注音,廖昌永还参与录制了歌词的汉语朗诵,为非中文母语的歌唱者提供最佳的发音帮助。有了这本好教材在手,外国的歌者们想要字正腔圆唱好中国歌曲,也完全没问题。
此外,廖昌永还连续多年在上海之春举办“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音乐会,策划“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国际艺术周”,推动“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保留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
廖昌永还记得,十几年前当他想做中国艺术歌曲时,大家的反应都不是很强烈,这些年,在音乐界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歌唱家、作曲家、专家学者都加入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推广、创作、研究中。

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鼎级理财网

要让外国同行们信服你
除了艺术歌曲,歌剧也是身为男中音的廖昌永的一个主战场。
歌剧是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对很多观众来说,要想走近歌剧,障碍重重。
“听歌剧可以先从咏叹调开始。”廖昌永建议,比如歌剧《贾尼·斯基基》,大家最熟悉的是女高音咏叹调“喔,我亲爱的爸爸”,在音乐剧《猫》中,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回忆》,“通过咏叹调进入歌剧世界,你能够深刻感悟到它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人唱西方歌剧的咏叹调,最难的地方在哪?
“第一是文化背景,不同时期的歌剧,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现代和当代,音乐风格都不一样。”
“第二是语言,西方歌剧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你不能随便乱断字、乱换气……语言要准确,音乐风格要准确,情感表达要准确,都准确了以后,外国同行们才会信服你。”
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是廖昌永的保留剧目。有一年在国外参赛,廖昌永唱了其中一个选段,下台发现几位意大利工作人员泪流满面,他还以为他们喜欢的人被刷掉了,连忙上前安慰,“结果对方说,你唱得太好了,心都碎了,每一个字我们都懂,每一个字表达的情感都异常准确,我们被你感动了。”
说到这里,廖昌永想起了恩师周小燕的教导:要让外国人信服你唱的外国歌,也要让中国人喜欢你唱的中国歌,不能在国外唱中国歌蒙外国人,也不能在国内唱外国歌蒙中国人。
很多人一听女高音,恨不得炫技到屋顶都掀翻了。活动现场,廖昌永的学生、抒情花腔女高音张天洋献上了一曲《玫瑰三愿》,没有炫技,情感内敛,却唱到人心里去了。
“很多人误解美声是‘美好的声音’,其实是‘美好的歌唱’,首先要求歌者有很好的技术,没有好技术,你不能完成高难度作品。”
廖昌永说,歌唱家通常会花很多时间进行声音训练,让声音一直保持在高质量的状态下,这是唱好歌的技术保障,但唱歌不是只有技术保障就够了,还需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
“不能用一种声音唱所有歌,这是很枯燥、很无聊的。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肉嗓出来的声音是最丰富的,有暖色调和冷色调,有轻有响,有快有慢,会随着愤怒、开心、忧郁、幽怨等情绪变化,一段段往上递进。它是最灵动的乐器。”廖昌永笑说,以前和太太谈恋爱时,他就经常骑着自行车,给她唱各种歌。

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鼎级理财网
廖昌永:流量是把“双刃剑”,要爱护好、呵护好 鼎级理财网

从象牙塔里走出去综艺
如今,在《声入人心》《中国好声音》等综艺里,你也常能见到廖昌永的身影。对此,也有人不解,作为一所严肃的音乐学府的院长,廖昌永为什么要走出象牙塔,去参加综艺?
“对我来说,艺术没有高低之分,没有界限。披着古典音乐的羊皮但水平不怎么样的作品也很多,流行音乐里也有很多好作品。我们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地方。”廖昌永笑说,自己还没那么老,还能跑,为什么不通过自己的眼睛多看、多吸收,和时代同频,和年轻人共振,共同探讨艺术的优劣好坏,共同达到艺术繁荣?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了院长后,廖昌永关注的视角和当老师、当歌唱家不同,他们可以只专注于专业,然而院长要知道整个学院的艺术规划,要摸准行业变化的时代脉搏,参加节目后,他可以扩大朋友圈,将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技术人员纳入朋友圈,共同为上海音乐学院的新兴学科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古典音乐一直在向前发展,流行音乐也有很多门类,灵魂、蓝调、说唱……不能因为我是学院派,我就要跟它对抗。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只能拥抱,拥抱世界,拥抱未来,谱写出无愧于当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以前大家对歌剧、对音乐剧的了解比较片面,《声入人心》出现后,大家发现,原来歌剧和音乐剧的小伙子们这么有才华,不但有才华,还有颜值,又很努力。”
廖昌永还记得,《声入人心》第一季结束以后,上海音乐学院的报考人数从一千涨到三千,第二年又从三千涨到六千,光是声乐系一个系的报名人数就有两千,“如果做了节目,大家对古典音乐更加亲近,为什么不做?”
至于《中国好声音》,廖昌永坦诚,他首先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流行音乐我不是很懂,但我希望找到共通点,看看学院派和流行音乐怎么融合。”
艺术和娱乐是否一定要泾渭分明?在廖昌永看来,流量和艺术并不相悖。
“现在我们有很多杰出艺术家都是超级流量,他们的流量是用他们的艺术换来的。”也因此,他在《声入人心》这样寄语年轻人,“流量是把‘双刃剑’。你要是爱护好、呵护好,这把剑会是你事业的助力,如果骄傲自满,对自己降低要求,这把剑会伤害到你。所以,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流量才会长久。”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60192.html

(0)
浩宇科技浩宇科技
上一篇 2021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21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