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是谁?大同北魏墓葬群首次出土木质武士俑

8月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在大同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墓群,并在其中名为“贾宝”的墓葬中首次发现了北魏时期的木质武士佣和镇墓兽。据了解,该墓葬所处时代恰是北魏国力日趋鼎盛之时,民族融合渐趋深入,平城化与汉化进程交相辉映。该墓的发掘是近年来北魏平城时代墓葬的重要收获之一。

贾宝墓全景(自南向北拍摄)

贾宝墓全景(自南向北拍摄)“木堂”证明墓主为中等阶层
此墓群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西邻恒源路,北邻南环东路。该墓葬群在2017年5月至6月,由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的。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共清理出北魏墓葬44座,其中M13形制独特,内涵丰富,纪年明确,墓主名为“贾宝”,是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墓葬位置示意图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侯晓刚介绍,该墓葬为长斜坡墓道方形单室四角攒尖顶砖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南北总长15米、墓底距地表7米。其中,墓室中部搭建了一处木堂,堂内置木塌,未见棺,均已腐朽,仅存痕迹。何为木堂?其实就是用木头搭建了一所“房子”,类似于椁的作用,因为年代久远,木堂已经腐朽,但建造之初所使用的青铜器“铺首”,还散落在墓葬之中,也为考古工作者的发掘工作留下了一些可以研究的线索。
侯晓刚说,M13南北向四角攒尖顶弧边方形砖室墓,是魏晋以来特别是北魏平城时期较为多见的墓葬形制,其流行时间与墓葬年代相吻合。此墓葬具使用了木堂,堂内设“凹”字形木榻陈尸,大大丰富了对北魏平城时代丧葬制度和习俗的认识,是研究北魏时期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以往的发现情况表明,北魏平城时期的葬具,身份等级较高者下葬或用石堂,如宋绍祖墓、尉迟定州墓、张智朗墓、智家堡石椁墓等;或用漆棺,如沙岭北魏壁画墓、湖东一号墓等;或用彩绘木棺,如智家堡北魏墓等。但上述情况的总量很少,平民死后仍多使用普通木棺下葬。与M13葬具相类似的情况,在大同七里村的北魏墓群中也曾出现过,说明这类葬具在北魏平城并非个例,应是当时多民族、多地区移民聚居、融合下丧葬制度衍变的产物。”侯晓刚表示,这种形式的葬具还见于北齐厍狄回洛墓,表明其延续时间较长。木堂前廊后室、两面坡顶、前廊柱子上承栌斗、栌斗之上承梁及后檐的做法亦见于宋绍祖墓石椁、尉迟定州墓石椁和云波里北魏墓壁画所绘柱子,说明这些做法在当时平城是极为流行的。堂内设“凹”字形榻的做法与宋绍祖墓相似。此墓使用木堂而非石堂,说明墓主的身份和财力有限,可能是中等阶层,这与木堂外装饰铅质铺首衔环的情况相吻合。

墓室(由北向南拍摄)

墓室(由北向南拍摄)墓主贾宝可能是个移民
考古人员在发掘M13墓葬时发现,该墓葬曾数次遭到盗扰,随葬器物主要见于木堂前廊、墓室南侧及东侧,包括陶器、釉陶器、石器、铅器、铜器、银器、漆器、木器等。其中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的碑文清晰可见,刻有“唯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凉州武威郡姑藏县民贾宝铭”的字样。据出土石碑碑文记载,M13墓主为凉州武威郡姑臧县民贾宝,下葬时间为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十月十日。

石碑及拓片(文:唯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凉州武威:郡姑藏县民贾宝:铭)

石碑及拓片(文:唯大代太和元年岁:次丁巳十月辛亥朔:十日庚申凉州武威:郡姑藏县民贾宝:铭)至于贾宝是什么人,在《魏书》中并无记载,但是据考古工作者分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威贾氏作为凉州名门望族之一,各分支在政治舞台上均比较活跃,北魏时期以贾彝、贾润一支最具代表性。《魏书·世祖纪》载:“(太延五年)八月……丙申,车驾至姑臧……九月丙戌……(沮渠)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军门,帝解其缚,待以藩臣之礼。收其城内户口二十余万,仓库珍宝不可称计……镇北将军封沓讨乐都,掠数千家而还……冬十月辛酉,车驾东还,徙凉州民三万余家于京师。”以此说明贾宝家族很可能就是在此次移民浪潮中迁徙至平城大同的。此外,北魏平城时代,东郊一直是高等级墓葬区,贾宝下葬于此,很可能也是因为这里是他的家族墓地,其身份也必然是非富即贵的。
在该墓葬中,还发现一件黄白色砂岩质所造的石灯,通高45.4厘米,由灯盏、灯柱、底座三部分组成,整料雕制而成。灯盏外壁雕刻双层复瓣仰莲纹,灯柱上部中有几处还刻有跳跃或舞蹈姿态的人物;下部八面以浅浮雕法分刻舞蹈人物、犊鼻裤投丸表演人物、犊鼻裤吞剑表演人物、演奏排萧人物、鲜卑装男性长袖舞蹈人物、鲜卑装女性长袖舞蹈人物、鲜卑装男性敲束腰鼓人物、鲜卑装男性弹琵琶人物,人物之间以列柱分开。底座上层雕刻首尾相衔的二龙,下层为素面。其雕工精美、体量庞大,也似乎印证了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石灯

石灯首次发现北魏木质武士俑和镇墓兽
此外,该墓葬中还出土了两件木头质地的武士俑和1件镇墓兽,这是该墓葬最为特别之处,以往在北魏墓葬中多发现石质或陶质武士俑、镇墓兽,但木质尚属首次发现。其中,武士俑已完全腐朽,用石膏灰浆灌注填充提取。头戴兜鏊,粗眉弯曲,双目圆睁,尖鼻高耸,嘴角宽厚,“八”字胡。上身前倾扭胯,四肢残,前腿微屈。面部眉、眼、胡须涂黑彩,其余部分均涂红彩。木质镇墓兽是人面兽身,头部略下垂,高阔鼻,嘴角上扬。前肢直立,后肢屈蹲,后肢前端与前肢相连。面部涂红彩,其余部位涂黑彩。身长48厘米、残高30厘米。

木镇墓俑

木镇墓俑

木镇墓兽

木镇墓兽除了上述出土物外,侯晓刚还提到了该墓室内出土的其他器物,他说:“M13随葬器物种类丰富,特征鲜明,部分器物可作为同类墓葬出土器物断代类比的标准器。彩绘陶器尤为特别,陶器上施彩的做法见于雁北师院北魏墓群M2、大同南郊田村北魏墓等,且此墓陶壶、陶罐的装饰纹样均为平城时期流行的忍冬纹、莲花纹等,反映了墓主受平城文化熏陶的程度。此墓铺首衔环的样式与雁北师院M2出土的铺首一致,均为两角内饰一枚五瓣忍冬,丰富了北魏平城铺首的断代标准。石碑、石灯均摆放于木堂南侧正对甬道处,这是晋代常用来放置墓铭砖的位置,而石灯雕琢繁复精致,正是迁洛以前太和时期平城工艺流行的时代特点。”
该墓葬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北魏平城时期民族融合、异地移民的丧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本文转载自山西省文物局,作者孙轶琼,图片来自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6264.html

(0)
浩宇科技浩宇科技
上一篇 2021年8月28日 上午9:59
下一篇 2021年8月28日 上午1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