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高校教师跳槽到中学:不是大材小用,符合教育内在需求

近日,多名拥有高学历、资深学术背景的知名高校教师“跳槽”至中学的现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不少人担心高学历人才到基础教育岗位就职是“大材小用”,也有观点反思高校教师出走背后的管理和薪资问题,甚至有人就高学历人才向基础教育迁移所带来的“内卷”表示担忧。  
对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以下是对话内容: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许多知名高校教师跳槽到中小学任教这一现象?
储朝晖:年轻人从大学跳槽到中小学任教是其自主的选择。他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肯定考虑过自身条件、工作要求以及生活压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应该遵从每个人的自主选择。同时,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少数人的选择。
而且现在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大学肯定优于小学。但是我认为所有工作岗位都是平等的,大学和小学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是要看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并有效服务所负责的对象。
澎湃新闻:大学教师的薪资待遇是否是影响跳槽的重要因素?
储朝晖:部分高校可能确实存在一些管理和评价的问题,使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受到限制,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教师选择从大学里离开。所以高校在对青年教师的管理包括待遇等方面确实需要进一步改善。
澎湃新闻:针对目前大量中小学教师毕业于顶尖院校的现象,您认为基础教育是否需要顶尖高素质人才?这算不算是一种大材小用?
储朝晖:从教育的基本事实和逻辑表征来看,越是低年龄段,表征相对越不明显,教育越复杂。我曾经有一个表述,教育是人类学问的青藏高原,那么早期教育就是喜马拉雅。但是当下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水平相对比较高,对早期教育的认知水平却很低。打个比方,如果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是100%的话,我们现在已经达到70%,而即便是中国最先进的大学,在对幼儿教育方面的认知,也只是整个幼儿教育应该认知总量的30%左右。
根据这样一个状况,越早期的教育越要有高精尖的人才,而现实的状况是从大学到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有一部分优秀的人才到基础教育中任教,从长远来说是符合教育认知的内在需求的。
同时,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大材小用。某个人有高学历、能够在大学任教,但他未必有在小学任教的基本能力。事实上很多老师也都说:能做好幼儿园教师就能经过学习进修做好小学教师,能做好小学教师经过学习进修能做好中学教师,因为这是一个正向的知识增长过程。但是你能做好大学教师,未必能做好中学教师;能做好中学教师,未必能做好小学教师;能做好小学教师未必能做好幼儿教师。因为这不能简单靠知识增长,而是有很多内在的素质要求。
澎湃新闻:许多网友认为在大学做研究比在中小学教书育人更能明显地发挥价值,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储朝晖:这种想法太简单。在中小学教书的内在职能是在探索人类成长发展的奥秘,而挖掘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比在大学做某个专项研究更复杂,需要更广博和专深的知识。这个路现在来讲还很长,我们能知道的十分有限,所以不能够轻视,而应该把它当成一个探索真理、人类成长奥秘的重要职位。
澎湃新闻:还有网友提到了从高往低跳槽现象导致的社会人群生态位变化的问题,比如越来越多博士来当中学老师了,就把硕士和本科人才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要么继续读硕博,陷入下一轮“内卷”;要么向更基层迁移,去“抢”更低学历人的饭碗,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储朝晖:过于看重学历学位是错误的。什么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是看岗位需求和他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必要太在意学历学位,而是应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这是更重要的标准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2601.html

(0)
浩宇科技浩宇科技
上一篇 2021年7月7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