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国石化在京举行第六届感动石化人物颁奖典礼,蒋士成院士、中国石化东乡扶贫团队等10个人物和团队获评“感动石化人物”称号。
10个获奖人物和团队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湖北石油李郑军、胜利油田曹绪龙、茂名石化杨越、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邓尚、沧州炼化曹湘莉、集团公司东乡扶贫团队、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李恩朋、中原油田杜莉、广东石油佛山南海一党支部。
其中,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顾问蒋士成院士开辟了聚酯装置国产化道路,为中国化纤工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作出了突出贡献。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士成作为国家大型工程贵州有机化工厂设计总负责人,在我国第一套万吨级的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装置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上,创出国产化的新路并成功在广西维尼纶厂等同类装置上推广使用。20世纪70年代初,为解决中国人民穿衣难的问题,中国化纤工业转入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涤纶、锦纶、腈纶等合成纤维的新阶段。1973年,蒋士成参与了我国四大石油化纤基地的设计和对外技术谈判等工作,担任辽阳石油化纤总厂项目乙烯、汽油加氢等装置的设计负责人。1978年,受纺织工业部委派,蒋士成来到仪征,作为项目的工艺设计总负责人之一,参与我国最大的现代化化纤和化纤原料基地——仪征化纤工程的总体规划,担任总工程师之职。
1992年,蒋士成组织和带领仪征化纤、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华东理工大学和南化公司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团队,开展跨体制、跨部门的联合攻关,逐步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承担了聚酯装置成套技术国产化攻关的重任。由此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开创了聚酯装置建设国产化的道路,带动了中国聚酯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产量占全球70%的化纤生产大国。
如今,步入耄耋之年的蒋士成仍然奋进在打造化纤科技强国的追梦路上。
2020年,李郑军成了名人。在知音大道加油站当了近8年加油站站长,李郑军怎么也没想到,这座城郊小站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自己被评为“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武汉市决定火速建设火神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从那一刻起,与火神山医院一墙之隔的知音加油站担负起了后勤保障、油品定点保供的重任。
火神山医院建设的那段时间,4000名工友涌向知音加油站,李郑军带领员工24小时不停烧水、泡面,每天200多壶开水,烧坏了6把水壶,大家亲切地称这里为“红帽子港湾”;医院收治病人期间,李郑军冲锋在前,冒着生命危险近距离服务转运患者的救护车和司乘人员,服务救护车520台次、军车130台次,被网友称为火神山旁无声坚守的硬核加油站。“危难时刻,为我的城市拼过命,我觉得很光荣。”回忆当初,李郑军依然激动不已。
曹绪龙最初在学校里学的是石油炼制专业,却阴差阳错分到了胜利油田。专业跟油藏不搭边,却偏偏从事提高采收率研究工作。他37年坚守,专注挑战复杂油藏采收率新极限。
聚合物驱油技术、二元复合驱油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技术的研发应用,使个别区块采收率突破60%极限。曹绪龙带领他的团队创新发展化学驱油技术,让化学驱年产油量占胜利油田年总产量的12%。
“油田科技工作者不但要有登高望远的视野,而且要深入研判当下制约发展的瓶颈,创新瞄着问题去,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道道难关。”曹绪龙说。面对油藏温度更高、矿化度更高的现状,曹绪龙和他的团队聚焦新问题,不断向化学驱油技术新领域登攀。
除了他们之外,杨越在攻坚创效中把优化做到极致,被誉为“银塔铁林里的钢琴师”;邓尚主动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在新疆基层一线扎根;曹湘莉用柔弱的双肩扛起苦难,并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东乡扶贫团队用真心和真情开展帮扶工作,引来幸福水、修通惠民路、建设新农村;李恩朋疫情期间主动请缨留守海外,带领员工顽强抗疫、复工复产;杜莉放弃海外高薪投身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为解决高含硫气田开发难题作出积极贡献;广东石油佛山南海一党支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所辖樟坑站是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
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表示,获奖者有年逾耄耋的资深院士,有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有敢抓敢管的管理人员,有奉献一线的基层员工,有身到心到的扶贫团队,还有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共产党员。他们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注解了石油精神、石化传统。
张玉卓称,当前,中国石化正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特别需要精神的力量。“我们要广泛宣传感动石化人物事迹,认真向他们学习,在全公司形成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全力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