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他们每条视频都带上北大标签的同时,学校的声誉也与他们挂上了钩。如果没有能力去承受光环褪去的反噬,便不该轻易拿起名校光环这把“金钥匙”。观众们真正想看的是名校的真实生活,不是刻板印象的强化,人们想看到的是你在北大学到了什么,而非你靠着一张北大学生证能得到什么。怎么看待名校网红?评论人杨飘和刘奕给出了不同判断,一个明确地表达了不喜欢,一个明确支持选择的自由,文后设置了投票,用手投票,或者评论区留言!
我为什么不喜欢“北大学长”“北大学姐”
文|杨飘
近日,一名ID叫做“奶黄包”的抖音网红在北大校内引发大批同学讨论。原因是,该网红的小红书认证自己来自北京大学,常在抖音平台分享如“北大好还是清华好”“北大女生的书包里都有什么”等相关话题,并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活动。斥责其消费学校者有之,不耻其“恰烂钱”者有之,认为其行为并无不妥者有之。无独有偶,同在抖音平台活动的北大“网红”“羊毛月”同样因过度消费学校在校内充满争议。
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生活本是个人自由,北大学生的身份并不会阻碍这份自由。考入北大确实是对一个人的认可,至少是学习能力的认可,为之骄傲是人之常情。以北大学生身份在社交网站活动本身并无不妥。事实上,以北大学生身份在社交平台的同学也不在少数,其中,以李雪琴为代表的专注内容创作的校友在校内收获了广泛喜爱。
但以北大学生的身份获取流量,每条视频都带上北大标签,甚至每条视频必携北大学生证出镜,以“北大学姐亲笔签名书签”、“北大学姐推荐xx课堂课程”为名带货,是否就有消费学校之嫌?平心而论,抹去视频中的“北大”因素,同样内容的视频能获得多少流量?同样的带货又能有多少销售额?观众想要的真的是你的签名书签吗?买课的人又真的是因为课程本身优质吗?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每条视频必带学校ID的网红们心里一清二楚。
考入名校的人毕竟是少数,出于对名校的向往和对名校生活的好奇,人们想要通过短视频平台窥见一角。“北大学长”“北大学姐”的出现,正好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这也是这些名校网红能获得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关注的原因。深谙此道的名校网红们利用“名校光环”迅速获取关注,甚至直接变现。
可他们是否想过,当出于对名校学长学姐身份的信任而购买这些学长学姐并未上过的课程,发现对自己并无帮助后,当有一天神秘感褪去之后,依靠学校光环获得的一切是否也会消失?人们是否会因为你的表现说上一句,“北大学生也不过如此”?事实上,当他们每条视频都带上北大标签的同时,当他们为并不曾上过的课程打出名校学生推荐的标签的同时,学校的声誉也与他们挂上了钩。如果没有能力去承受光环褪去的反噬,便不该轻易拿起名校光环这把“金钥匙”。观众们真正想看的是名校的真实生活,不是刻板印象的强化,人们想看到的是你在北大学到了什么,而非你靠着一张北大学生证能得到什么。校友们更是不希望看到毫无内容,一味消费学校的人。
我不喜欢如“奶黄包”“羊毛月”之类的“北大学长”“北大学姐”。北大之所以是北大,靠的不是虚名,更不是消费学校的网红带来的流量,靠的是一代代北大人勤学躬耕的积累。名校光环从来不是人生利器,或者说,不可能一直是人生利器。刨除北大学生身份之后剩下的,才是你自己的能力。但愿活跃在各大平台的所谓 “北大学长”、“北大学姐”能早日明白这一点。
不要把名校光环当成别人的紧箍咒
文|刘奕
北大的奶黄包和羊毛月火了,在匿名树洞里搜索“奶黄包”和“羊毛月”,人们清一色持批判论调,有人说他们消费“北大”标签,有人说传输刻板印象,更有甚者说让母校蒙羞。这让我联想到抖音的清华杜博士,他发过一条热门抖音“清北学生蹦不蹦迪”,我在评论区里和大家一起哈哈哈,有个校友私信我说“这种蹭热度的人是清北之耻”。
当时我愣住了,我不禁思考这句话的深层逻辑,不论是“蹭热度”还是“清北之耻”,都是一种价值判断,这些判断背后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名校生内部的群体规范,在这套规范下,清北网红们应受“严刑拷打”。
在社会学里,如果一个人不能遵守他所在社会的规范,就要受到其他成员的谴责和处罚。我观察到,那些反对“北大学长”“北大学姐”“清华博士”的人,往往是与这些网红博主感到共荣辱的校友,他们头戴名校光环,并以擦亮这圈光环为己任。
即便教育所勾画的美好愿景是人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但当今高校尤其是名校学生的所谓“主流价值观”,正在不断把路走窄。朋友圈表面和谐下的焦虑、知乎车轱辘式的反抗前浪、微博一周一轮的内卷讨论,都逐渐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向这些现象挥下第一铲,最先暴露的就是大批头顶光环、又害怕辜负光环的名校学生。表面上他们爱惜名校光环,实质上却包含着对名校学生做网红的不屑。光环成为紧箍咒,限制了成功的定义,给定了职业鄙视链,人人试图实现体面的名利双收,可选的职业却如此有限:金融,互联网,计算机,科研……当网红?简直是下下选,绩点和实习才是王道,紧箍咒一发作,大家卷入井然有序的浪潮之中。
而那些拒绝进入浪潮另辟蹊径的名校网红们,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中戏的papi酱做短片时没少挨校友骂,北大的李雪琴发抖音也没少被嘲。因为他们都打破了不成文的规则,走出了名校主流学院派掌握话语权的圈层,背叛了职业化精英的发展道路。从这种角度来看,羊毛月秀北大学生证更是直击名校人的痛点,因为他没有恪守名校人应有的“谦虚的美德”。
归根结底,争当精英的名校生没有错,愿做网红的名校生也不必耻辱。但前者肆意对后者指手画脚、提出反对意见时,需要意识到,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们眼里的光环可能恰恰是别人眼里的紧箍咒。部分北大人厌恶羊毛月的“凡尔赛”,但忽视了许多网友正是因羊毛月这种接地气的话语风格,而感受到了名校人的多样性。羊毛月有一条视频这样说:“别的学长学姐都分享学习经验,而我秀北大学生证让你生气,激励你们发奋图强。”名校生不再是神坛上端着架子的天才,而是你生活中抖机灵的学霸朋友。
“北大学长”“北大学姐”为北大蒙尘了吗?我不这么认为。互联网和短视频时代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大更立体的北大切面,观众并不傻,他们可以一边在李雪琴和羊毛月的评论区插科打诨,一边在魏坤琳教授的评论区深有感触。这两种形式的北大人形象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共同呈现了北大的不同面貌。
引用李雪琴2018年的微博三连问:“老有人跟我说,你都考上北大了,你层次不一样,哪不一样了,北大怎么了?”反对“北大学长”“北大学姐”的人,是时候松开为他人上紧箍咒的手。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