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可以正正常常地说“有些选手确实不美”?不美又怎样呢,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一切。
近日,一张“陕西小姐”评选活动现场图片在网上流传。图片中,七名身穿比基尼的女选手站成一排,身后背景板上有“陕西小姐评选活动”等文字。有许多网友在评论中吐槽选手的身材,认为她们不好看不应该来参加选美比赛,甚至说有些选手像“出土兵马俑”。
当然,也有很多网友支持这些选手,认为“每个人都有参赛的权利,参赛选手展示环节都很正常,为这些勇敢的女选手喝彩,展现真实自我”,“自信、健康就是美”。
据了解,这不是山寨比赛,第九届陕西小姐在去年启动,是一次正规的评选,旨在评选出优秀的形象代表。
平心而论,美貌或者形象,并不是没有视觉标准的,任何一个高校的表演系,对五官、形体、比例都有要求;什么“黄金分割比例”,也屡屡被用在解释人体美学特征上。而视觉上的美学标准,从历史、文化、习俗等演变而来,虽然并不绝对,但对人们主观认知的影响力极大,没必要否定它的存在,更没必要偷换概念——自信就是自信,健康就是健康,勇敢就是勇敢,这些本质上都不是美貌,不然选美比赛为何不叫“选勇气比赛”?
关于“美”,其实我们已产生过很多悖论。一方面,有很多人强调才华、知识、心灵才是真正的美,另一方面医美整形产业又红红火火、遍地开花;一方面,舆论对颜值焦虑大加批驳,另一方面巴掌脸、A4腰、锁骨养鱼等网友互动又在社交平台风生水起……其实这些悖论,或者说心口不一,某种程度上源于我们把“美”这个字看得太沉重了。
仔细想想,为什么要说“自信、健康就是美”?“她很自信”“她很健康”,为什么就不能是一个非常正向的评价?这其实从侧面说明,我们对他人的评价——尤其是对女性,外观几乎成了最重要的评价,美貌就等同于价值。
所以这也是“自信”“健康”等品质,为什么先要和“美”挂上钩,“美”相当于通用货币,任何其他品质,都需要先兑换成“美”,然后方能对他人进行价值衡量。
人是如此丰富的生命体,评价标准又怎会如此单一?对于“美”,不妨让它回归到多向度人生的其中一个坐标系,大方承认,很多人确实是“不美”的,但人也是由多元评价构成的。
就像这个“陕西小姐”的评选,为何不可以正正常常地说“有些选手确实不美”?不美又怎样呢,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一切,或者说这些女生无价值。自信、健康、勇敢,依然是美好的品质,这些女性依然有着自身的魅力,当然也值得被欣赏。只不过要承认,在仅仅针对外貌的比赛中,她们并不出色。
美貌,在当今社会颇有点“阿堵物”的感觉:既欣羡不已,又讳言存在。事实上,越是这种欲拒还迎的态度,把美或不美变成一种巨大的褒奖或回避的禁忌,越会导致“美”侵占对个人的评价视野,导致对个体价值的压迫。其实不妨放松心态,美当然不错,但不美也没什么不好。坦然面对不美,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人生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751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