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新挑战,无需恐慌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从3月份的最后一周开始,各国防疫措施升级。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黑、以色列等国家都下达了强制戴口罩令。 而一向强调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美国,防疫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4月3日,美国疾控中心修改了佩戴口罩的建议,最新建议是公众在出门时佩戴自制的布口罩或者围巾等遮挡口鼻。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无症状感染者”,一个正在成为各国防疫部门头疼的名词。在中国,从4月1日开始,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列入国家卫健委每日疫情通报。

  此前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期”大约是14天左右,这也是各地要求强制隔离的天数。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等同于潜伏期的患者呢?

  答案是略有不同,这个词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它也是我们对这次新冠病毒的最新认识。我先用一张

  流程图

  来说明,如果一个人不幸中招,感染了新冠病毒,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

一文读懂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新挑战,无需恐慌

  注:数据截止日为2020年4月3日。图中的百分比数据的分母均为感染者期初总数量,这是笔者综合了世卫组织、各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在大致的区间范围内取了平均值。不过,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数据的样本量非常有限,而且一些国家早期的数据没有统计无症状感染者。

  防疫部门把所有最终会出现症状的那些病人,在出现症状之前的时间叫做“潜伏期”,而把所有携带了病毒但又没有症状的患者统称为“无症状感染者”。(编注:根据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情形:一是经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哪些感染者具备传染性

  在上面那张流程图中,到底哪些人具备传染性呢?

  在新冠肺炎暴发的初期,按照过去防治传染性肺炎,尤其是SARS的经验,认为只有出现了症状的患者才具备传染性,这是很正常的。

  国家卫健委在2月5日之前印发的前四版诊疗方案中,都把传染源写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到了2月5日,诊疗方案的第五版发布,很多人注意到,对传染源的描述有了一点变化,在这一版中,增加了一句话:“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大家注意,这时候用的词还是“也可能”,也就是不太确定。一直到3月4日发布的第七版,仍然是这个表述。

  但是,从3月份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都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明确具备传染性。我按照时间线顺序,列举一些我查询到的较为重要的研究证据:

  3月1日,《中国医学会杂志社》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提供了一份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证据。

  3月12日,美国疾控中心收录的一篇国内外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中,作者研究了发生在中国温州一家超市的集体感染案例,数据表明,这起案例有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传播。

  3月19日,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广东疾控中心研究者的论文,也指出: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播潜力。

  到了3月31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官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的系列问答。确认了无症状感染者具备传染性。

  至此,答案越来越清楚了,我还是用上面那张流程图来说明目前已知哪些人具备传染性:

一文读懂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新挑战,无需恐慌

  上图中,画红圈的这些是确认具备传染性的,绿圈的是没有传染性的,现在唯一还无法确定的是,在感染病毒超过28天之后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依然具备传染性。为了后面的叙述方便,我把这个人群称为“长期无症状感染者”。

  3月3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从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将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新挑战

  首先,很多国家“健康人不用戴口罩”的政策失去了重要依据。之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哪怕在疫情暴发的时候都不要求人人戴口罩,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口罩不但无法挡住病毒,还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增加了患病风险。但现在的新问题是,人们很难判断出谁是健康人,谁是无症状感染者,而无症状感染者正常说话喷出的唾沫星子也可能具有传染性。因此,戴口罩就有了一个重要的意义:防止无症状感染者散播病毒。我们看到,从3月份的最后一周开始,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强制戴口罩政策,连带头大哥美国疾控中心也修改了关于口罩的建议。

  然后,一个更大的麻烦是,鉴别和隔离传染源变得越发困难。2003年SARS流行的时候,所有的传染源都是有症状的患者,他们的体温都会升高,这就很容易把传染源和易感人群隔离开来。现在讨厌了,一个潜在的传染源,不仅别人很难发现他,更麻烦的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健康人,他会四处走动,正常社交,在不知不觉中散播病毒。这也是为什么河南郏县发现了3名无症状感染者,并且还是3名正常上班的医生之后,不得不采取了全县封闭的措施,因为很难立即发现这3名感染者还传给了哪些人。

  最后,还有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从境外回国的人以及密切接触者,被要求隔离医学观察的时间可能会加长,或者要做到百分百的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是无症状感染者。因为现在仅仅是隔离14天已经无法保证不会成为传染源了。

  再往长远看,假如那些“长期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病毒超过28天甚至更长),被证实具备传染性,那么,全世界都将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伦理困境:这些人是否需要被隔离?从他们自己的感受来说,他们是完全健康的人,但是从外人来看,他们又是潜在传染源。这已经超出了纯医学的范畴。当然,最好是不要出现这个难题,希望长期无症状感染者不具备感染性。

  理性对待,不要过度恐慌

  上面讲了那么多有关无症状感染者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挑战,但我不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错觉,以为我国已经趋向平稳的疫情又会再度暴发。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恐慌。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但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产生过度恐慌的心理。之所以希望大家消除恐慌,有以下几个理由:

  1。无症状感染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凭空出现。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或者去过疫区的人。只要能严格追踪到这两类人,就能筑起有效的防线。

  2。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症状,但是逃不过核酸检测。只要能对上面提到的两类疑似人群进行百分百的核酸检测,就能找到所有无症状感染者。现在全国的疫情形势已经平稳,检测试剂盒充足,对疑似人群进行百分百核酸检测不难做到。

  3。根据上面那张流程图中的数据,我们知道,病毒感染者中大约有30%的人是属于无症状感染者。(编注:不同疫情发展阶段无症状感染者的占比有很大不同。30%仅为作者根据过往资料计算的一个均值。)因此,社会上不可能有大量凭空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四处游荡。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已经连续两周没有新增确诊病例,那你的周围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张文宏教授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也重点谈到了这个观点。

  4。现有数据表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力低于有症状感染者,既然我国已经防住了疫情暴发初期的有症状感染者的四处流动,没有理由还防不住无症状感染者。

  基于上面这四个理由,我建议大家要在恐慌中保持理性,用科学思维去面对出现的新形势,过度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嗅觉突然下降需警惕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察觉出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呢?

  目前,卫健委防控和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无症状”的“症状”,指的是干咳、乏力、发热、鼻塞、流涕、腹泻、咽痛等与肺炎相关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