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人从众”的新闻今天引发关注。上午6点35分、7点39分、10点23分,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连发三条公告,宣布“限流”“停止游客入园”“请游客调整旅游路线,或改日到黄山旅游”。下午,又有消息传出:黄山市境内的西递、宏村景区也早早达到流量上限,采取了限流措施。
现场图片里,密密麻麻的人摩肩接踵,很多人还没有戴口罩。如此“热闹”,着实让人担忧。不少网友直呼:控制一下吧,毕竟疫情还没结束。
以黄山景区为主体的多处景点之所以被挤爆,一个重要原因是黄山市启动了“江淮大地串门游”(安徽人免费游黄山)活动。面对免费的诱惑,加之清明节的大好天气,可以说,黄山变“人山”,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但是在疫情还未彻底消退的当下,不管是景区复工,还是游客群体,都应有防疫大于一切的思维。游客绷紧安全防范之弦、合理规划好出游计划很重要,但景区作为管理者,责任更重大。提前做好研判,出台应对之策,尤其是做好最充分的应急和最坏的打算,都必不可少。不能总等到游客数量控制不住了,才被动地采取限流和禁止游客入园措施。
然而,黄山风景区的做法,难让人满意。复工复产,绝不能搞“大开大合”,而是要循序渐进,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掌握主动性,把控全局,做到安全有序。
其实,退一步说,哪怕不考虑疫情的因素,这种人都到山脚下了才发关闭公告的做法,也是不科学的,是缺乏用户思维的表现。对于游客来说,来都来了,却因为限流进不去,背后也可能存在出行、住宿、时间等成本的损失。
正确的做法应是,在节前就制定好限流标准及措施,采取网络预约制,并及其对外公开相关信息。如此,可以避免“人到山前路不通”的尴尬,也就可以减少扎堆、排队的现象。
要知道,景区掌握着旅游资源、流量大数据、限流的决定权等。相比之下,游客的个人化选择则有很大的盲目性。这也是为什么,有网友会吐槽“早知道我就不来了”。提前做好预案,耗费不了管理部门多少精力,这既是方便游客的服务精神,也是应有的责任。
眼下,疫情还未结束,各方压力依旧很大,疫情反复的风险也依旧存在。民众想出门透透气,景区想早点恢复营业尽量止损,心情可以理解,但景区复工必须念好“稳字诀”,打好“安全牌”,方能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出游体验。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