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2日电 商务部2日召开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就部分地区市场出现集中购买粮食现象、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在华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情况等近期热点问题进行回应。资料图:3月24日,孝感市民在一家超市购物。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商务部: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关国家粮食出口政策变化,引起国内消费者关注,部分地区市场出现集中购买现象,请问我国粮食供应情况如何?会否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问题?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指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
根据农业部相关信息分析,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夏粮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增产有基础,秋粮收购价格提前确定、不断提高。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王斌表示,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体过剩,世界粮供低位运行,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关国家出台出口禁令主要出于优先满足国内粮食供给需要,大多数粮食出口国不一定会跟风效仿。
“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王斌如是说。
此外,有记者提问,越南等部分粮食出口国因疫情限制粮食出口,请问商务部就此作何评价?能否介绍下近年来中国谷物进出口情况?中国粮食供应能否自给?
商务部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刘长于表示,我们注意到越南等国对大米出口实施的临时性禁止措施。当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扩散,我们希望各国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往来和物流畅通。
王斌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政策,不断增加包括谷物在内的食品农产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进口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粮食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中国粮食完全能够自给。”刘长于表示。
谈促消费举措:八个方面促进消费
有记者提问,不少地方出台发放消费券、促进汽车消费等措施,请问商务部在促消费方面有什么总体考虑,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斌表示,商务部指导地方和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复工营业。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援企纾困政策落地,促进市场人气尽快回升,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全面激活消费市场。
二是促进城市消费。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智慧步行街建设,指导试点步行街因街施策、多措并举,尽快吸聚人气,重振街市繁荣;推出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新增一批试点步行街,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三是提升乡村消费。加快推进电商进农村,扩大覆盖面,完善末端销售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
四是扩大商品消费。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完善机动车报废、二手车流通政策规章,释放汽车消费空间。支持引导各地制定奖补政策,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等产品消费。办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优化国内市场供应。
五是提振服务消费。振兴餐饮住宿消费,创建绿色餐馆,指导企业提升安全健康管理能力,倡导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重塑消费信心。开展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试点,引导全国社区生活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
六是培育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实体零售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促进发展小店经济。
七是活跃消费市场。引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正公开前提下,面向特定群体、特定商品、特定领域推出各类消费券、购物券、优惠券,促进人气回升和消费回补。
八是优化消费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督促流通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让消费者放心进店、安心消费。进一步完善消费信用体系,加强流通行业管理,不断改善消费环境。
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有记者提问,受海外疫情影响,博世等欧美工厂纷纷停产,中国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零部件面临断供的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停产危机,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海外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反向传导?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哪些考虑?
刘长于表示,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洲、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对我国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影响。
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特别是3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2年、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降低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增值税税率等三项措施。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减缓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
刘长于指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我们愿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疫情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资料图:汽车制造平台。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如何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商务部回应
有记者提问,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请问商务部在贯彻落实方面有何打算?
王斌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社零总额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当前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走低。疫情加剧了汽车消费下滑压力,2020年1-2月销量下降42%。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可能进一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降低二手车经销增值税税率、支持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出台迅速、及时有力,抓住了新车、二手车、报废车等汽车消费关键环节,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有利于稳定汽车产业发展和就业,加快汽车消费释放回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稳定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不断完善用车环境,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繁荣二手车市场,尽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推动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在华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情况如何?
刘长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用力、各方发力,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继续呈良好态势。
据统计,截止3月30日,全国75.6%的重点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这一数字比上周又提升了4.2个百分点。湖北省也有超过50%的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
“我们有信心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刘长于如是说。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