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石油独霸全美
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电力、化工、汽车、石油等新工业开始蓬勃发展。其中,作为各行业基础能源的石油,成了重中之重。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标准石油,取顾客可信赖的“符合标准产品”之意。9年之后,标准公司控制住了全美90%的炼油业。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独霸市场。
而伴随着市场份额的上升,洛克菲勒的种种运作方式也被曝光,如削价竞争、贿赂政界、威胁铁路业者,断绝对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车,油桶,油管),收购破产公司等等。
除了这些“攻击”手法外,洛克菲勒也常在打垮对手后提出和解,他会开出高于市价许多的价格来收购对方,若对方拒绝,他就逼对方破产后以拍卖低价抢下资产。这种威逼利诱,让许多后起之秀都只能被动妥协。
正当洛克菲勒在商界、政界屹立不倒之际,一位名叫艾达•塔贝尔的女记者出现了。
童年时代,塔贝尔在油田度过,经历了父亲企业被洛克菲勒强行兼并的痛楚。她在杂志上连载了长达800页的调查报告,将洛克菲勒定位成一个嗜血、冷酷的石油寡头。她的调查助长了公众对标准石油与一切垄断者的攻击,得到了强大的民意支持。
当时正值美国劳工反抗运动,后来成为美国国务卿的谢尔曼,曾在国会上说过:“如果我们不屈服于一个皇帝,我们就不应该屈服于一个拥有阻止竞争能力和定价权的贸易独裁者。”并提出了反托拉斯法案。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也出台了。
民意基础、法律框架有了,就等强力人物的推进。
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就任,成为美国总统。他挥起反托拉斯(Trust,信用同盟,常用来指垄断)大棒一顿猛打,接连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烟草托拉斯等,人送外号“托拉斯爆破手”。他当然也没打算放过标准石油。
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标准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为34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在这之后,全球石油行业不再一家独大,而形成了被新泽西标准石油、英荷壳牌、英国石油、纽约标准石油、德士古、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海湾石油等“七姊妹”(Seven Sisters)把控的局面。
百年过去,“七姊妹”也已进一步演变为现在壳牌、英国石油、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四大巨头,标准石油一家独大的局面也难再出现。
老摩根辉煌难再
在标准石油崛起的岁月里,美国土地上崛起了另一家垄断公司——摩根公司。
在那个美联储尚未诞生的年代,私人银行家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几乎一人承担了救下全市场的职责。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20世纪刚刚开始,美国发电量5年内翻了一倍,铁路开始大规模兴建,钢轨需求大涨,蒸汽机车、车厢等同样卖得红火。这些重工业的发展,催生了对资金的渴求,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量也在疯狂攀升。
历史告诉我们,过热的经济大概率会带来风险的失守和投机的出现。
1906年,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信托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没有监管的信托公司将金融的泡沫越吹越大。随着欧洲战争爆发、美国本土大地震的毁坏,美国市场上流动性越来越紧。
最后,随着一家著名信托公司的信心危机爆发,用户开始挤兑,银行相继开始惜贷,8家纽约银行和信托公司在4天内相继破产,著名的1907年大恐慌出现了。
1907年陷入恐慌的美国民众
这时,曾执掌摩根财团的金融巨头皮尔庞特·摩根,在古稀之年重新出山。
摩根当时资产已达13亿美元。他先投入了自己的资金来救急,后来罗斯福政府给了摩根2500万美元(一说35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5.5亿美元政府基金使用权用以缓解危机。
之后,他组织了一个由银行家组成的联盟,成立紧急审计小组,评估受困的金融机构损失,向需要资金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购买他们手中的股票。甚至,他还在私人图书馆召集其他银行家,铁腕要求他们出资并承诺保证市场流动性。
摩根这一系列雷霆手段奏效了,“几乎一手保住了纽约股市”。这也让他得到了上层精英广泛的支持,但这并不包括普通民众。有作家曾总结普通美国人对摩根的态度:“摩根代表着困扰了美国一代人的一切:到处乱建的工厂、野蛮残酷的兼并、华尔街上那疯狂而又无休止地制造繁荣和衰败的狂欢气氛”。
1912 年,美国国内反托拉斯运动达到高潮,民众并不像老摩根那样认为托拉斯是维持秩序的组织,而将其视为疯狂为自己谋利的公司。
当年12月,为了调查华尔街的金融权力集中情况,国会众议院金融货币委员会,专门召开了调查听证会——普约听证会。委员会挑选的法律顾问叫昂特迈耶,是个富裕而精明的律师,他很早就攻击过摩根家族牵头建立的货币托拉斯。尽管,老摩根对自身的商业活动进行了许多精彩的辩白,但仍无法挽回大局。
很快J.P.摩根公司一分为二——J.P.摩根与摩根士丹利,无论是哪家银行都无法再保持过去的高傲与绅士做派,摩根公司也不再是家族企业。而自普约听证会受挫后,当时75 岁的老摩根也大受打击。
一年后,这位金融界的绝代传奇,去世了。而被分拆的两家公司,也再未能逾越先辈的高度。
微软低头
时间来到了20世纪的末尾,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又一家公司站到了反垄断的被告席上。
1991 年,《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回顾“个人电脑10 年发展史”,文中的采访对象找了比尔盖茨,PC软件开发公司微软的领导者。
1995年,微软发布Windows 95 时,那时Windows 操作系统已经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微软年销售额首次突破 10 亿美元。差不多同期,微软三款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 的市场份额超过 50%,1998 年接近 100%。
windows95操作页面
然而,反垄断调查几乎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1998 年 5 月,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司法部和 20 个州的总检察长联合提出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拉开了世纪之交最受关注的一场商业审判。
司法部在起诉文件中说,微软压制了软件业的创新:“消费者和计算机制造商应该有权选择他们想要在他们的个人电脑上安装的软件。我们的目标是保持竞争,促进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创新,确保任何开发软件程序的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
2000 年 4 月 ,主审法官杰克逊正式裁决微软要一拆为二,拆出来的两家公司在 10 年内不得合并。
判决书中解释,已有证据表明,目前还没有——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不存在——用户可以选择替代微软操作系统的产品。在公布的《事实判定书》中,Web 浏览器是一种“中间件(Middleware)”,它并不能独立存在,而要依附平台(操作系统)的 API 来开发。他把微软比作标准石油,把比尔·盖茨比作洛克菲勒,微软掌握的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像石油和铁路。
但微软最终没被拆分,比尔盖茨在后来的上诉环节扳回一城,最后司法部与微软达成和解,微软同意罚款并开放部分Windows 源代码,允许 PC 厂商自由选择 OS(但他们没得选)。2003 年,微软就各州的诉讼支付了总额为 15.5 亿美元的诉讼费用。
大势所趋
而回到21世纪的当下,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作为新经济引擎,也已出现垄断的种种特征。
2019 年,美国司法部宣布对科技行业展开广泛的反垄断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亚马逊、苹果、Facebook、谷歌等公司。
2020年7月,这四位全球顶尖公司的ceo,现身美国国会,在反垄断听证会上,力证自己并无垄断。
来到12月,谷歌陷入 20 年来最大规模反垄断调查,Facebook被46个州的司法厅长联合指控,要求拆分Facebook。
至于中国方面,有料财经对小编表示,目前那几家知名互联网企业遭遇的反垄断处罚还只是小事,更大的反垄断操作还在后面。
比如最近对于屯货居奇、坐地起价,导致价格疯涨的铁矿石、煤炭,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用上约谈等动作了,还有影响民生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其中,前阵子国家对于心脏支架的带量采购,中标价格就从之前的每支1万多元砍到不足1千元。
在需求侧改革之下,涉及民生的,要是搞垄断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就会遭打击和要求整改;那些不涉及普罗大众的、只限于极少数高端“玩家”群体参与的,则不会过于干预,“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如果这时候,那些企图通过垄断牟取暴利的群体还不收手,还在坐地起价,那好日子就不长了。
通过反垄断,推动新动能,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模式。全球反垄断,已是大势所趋。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23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