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户籍门槛再放松 大城市将重点发展郊区新城
此次广州放开落户,也体现了当前大城市发展的重点,即发展郊区新城、多中心化的趋势。
在福州落户放开后,另一个省会城市广州也大幅放宽了落户限制。
日前,广州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市外迁入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准备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7个区实施差别化入户政策。
加快广州产业发展
这是广州再次大幅放宽落户门槛。2019年1月11日,广州市发改委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市来穗人员局及市公安局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其中,放宽引进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不再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户口迁入广州市的前置条件。
此次发布的《办法》则进一步放宽。《办法》规定,在实施范围内就业或创业,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将户籍迁入广州市,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内的行政区办理登记入户:1、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单证),或拥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学历,或全日制技师学院预备技师班、高级工班毕业人员;2、年龄在28周岁及以下;3、申报时须在差别化入户实施范围区域内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2个月。
《办法》公布后,外界有不少分析认为这将利好房地产。不过,相比楼市,放宽落户对广州产业和城市发展更为关键。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广州有7400多平方公里,1500多万常住人口,实际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心区,外围区人口密度比较低。而广州外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目前外围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大专学历的人才。因此,中心城区适当控制、外围城区适当放开落户门槛,对外围地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经济、消费等都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去年广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了71.62%。尽管三产占比已经超过七成,但是二产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对广州发展仍十分重要。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放开落户门槛要与本地的产业发展相结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设置什么样的标准。广州面积很大,先进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也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广州。
大城市重点发展郊区新城
另一方面,此次广州放开落户,也体现了当前大城市发展的重点,即发展郊区新城、多中心化的趋势。
11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其中一部分专门论述“完善城市化战略”。文章强调,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
目前多个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也着力打造多中心,发展郊区新城。比如,杭州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主动适应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新趋势,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空间格局,“一核”即城市核心区,“九星”即九个“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
杭州提出,要强化城市核心区的中央活动区功能,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向郊区新城拓展,引导城市核心区过度密集区块人口向郊区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区新城集聚,有效遏制城市单体规模无序蔓延、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形成“众星拱月”的组团式发展格局。
上海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其中,“新城发力”,就是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运用最现代的理念,集聚配置更多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建设优质一流的综合环境,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胡刚说,目前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核心城区人口密度确实过高。现在轨道交通发展比较快,特别是一些市域快线,时速达到每小时160公里,这样一来很多外围郊区新城到市中心只要半个小时,这就为人口向外围扩散提供了基础条件。在轨道交通发展的同事,把医院、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也建起来,加上郊区的环境好、房价较低,这样也会更加吸引人。因此,此次广州实施差别化政策,落户放开的重点放在外围区,中心城区门槛高一点,也可以将人口往外围区引。
不过,在胡刚看来,发展外围区域,并不是要全面铺开,而是要围绕几个中心重点发展,这些郊区新城人口集聚度也会比较高。因为只有集聚了,公共配套服务才可以做得更好。“这种扩散不是均衡扩散,郊外很大,要围绕郊外的地铁口重点建设。郊区卫星城也要发展成拥有三四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口的规模,配套齐全,到市中心也很方便,这样也可以疏散中心区密度过高的情况。”
彭澎认为,大城市建郊区新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考虑区域范围,有些城市需要放到整个城市群的范围来考虑。比如深圳本土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因此深圳多中心发展,不要简单地以行政区划为界,应当放到整个都市圈、城市群的范围来考虑,比如东莞、惠州等地可以跨区域打造副中心。
与此同时,未来,在三大经济区,随着更多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更多郊区卫星城也有望崛起。此前1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整体推进三大区域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
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推进三大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的重点任务。一是准确把握“十四五”建设目标。未来五年,三大区域计划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约1万公里,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2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