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特玛托夫将永远留在每一个吉尔吉斯斯坦人和吉尔吉斯斯坦全体人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让世界了解了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及其文化和风俗。
——吉尔斯基斯坦前总统 巴基耶夫
我们国家三四十岁以上的人都读过艾特玛托夫的书,在我们这里,谁如果没有读过艾特玛托夫的书,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人。艾特玛托夫是我们民族的圣人。
——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 弗拉基米尔
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他早就是诺奖得主了。艾特玛托夫的死,可能意味着那片土地上,最后一位文学神父离去了。
——迟子建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年12月12日—2008年6月10日),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吉尔吉斯斯坦国宝级作家,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关注人性,关注人与自然的深层情感关系,提出了尖锐的道德和社会问题。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对中国当代作家有着深刻影响。
主要作品:
中篇小说《查密莉雅》(1958年)。
中短篇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1962年)获1963年列宁奖金。
中篇小说《永别了,吉利萨雷》(1966年)获1968年苏联国家奖金。
中篇小说《白轮船》(1970年,后改编为同名电影,电影获1976年第9届苏联电影节大奖)获1977年苏联国家奖金。
中篇小说《花狗崖》(1977年)。
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1980年,又名《风雪小站》或《布兰雷小站》),获得了1983年苏联国家奖金。
长篇小说《断头台》(1986年)引起激烈的争论。
小说《崩塌的山岳》(2006年)为其最后发表作品。
《艾特玛托夫小说选》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年
力冈 冯加 译
艾特玛托夫说过:“在艺术创作上给我带来最大愉快和痛苦的,也许是中篇小说《永别了,古利萨雷!》了。我想在这个作品中说出一些不同于我过去作品的新东西。我个人觉得,这个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我得以描绘出吉尔吉斯民族现代生活的图景,塑造了一个吉尔吉斯民族性格。我努力再现的不是民族的某些装饰品,而是要提出吉尔吉斯民族生活中那些本质问题,深入揭示社会的冲突和矛盾。”
《永别了,古利萨雷!》是一部描写老牧民塔纳巴伊一生遭遇的中篇小说。作者只写了主人公牵着心爱的老马古利萨雷回家路上的一夜。老马奄奄一息,老人百感交集,小说就是通过主人公大量的回忆,展现了他的一生和悲剧性的遭遇。讴歌劳动者的精神力量,是艾特玛托夫创作一贯的主题思想,但与早期作品相比,这部小说的人物更丰满了,主题更深化了,在表现手法上则大大加强了对典型环境和细节的客观描写。
“给文学肌体赋予生命的心脏——是人物的性格。”《永别了,古利萨雷!》的一大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个具有吉尔吉斯民族性格的老牧民、共产党员塔纳巴伊的形象。在人物塑造上,作者遵循个性化的原则,他赞成写“复杂的性格”,包括“不隐瞒人的弱点和矛盾”。作者始终把他的主人公置于时代的中心。塔纳巴伊有一个平淡无奇但又十分典型的人生经历:贫困的童年(小羊倌)——天翻地覆的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入团、入党、投身清算富农的运动)——六年的士兵生涯——战后先是牧马后是牧羊的艰苦劳动。时代造就了塔纳巴伊的坚强性格。他有革命的理想:他一生辛勤操劳,目的是为了农庄的巩固和发展。他无私,刚强。在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他自觉承担社会义务,在区委头头的诬陷迫害面前,他不折不弯;即使被开除出党,他也一如既往地忘我劳动。塔纳巴伊很有个性。作者写他的“耿直的性格”“火爆的脾气”“改不了的急性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无怪乎养马场主任骂他是“犟骡子”。塔纳巴伊的这种脾气有时表现为疾恶如仇的锐气,有时又表现为语出伤人的粗暴。而且这种火暴性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后来被开除出党,最后变成了“缩手缩脚”“矮人一头”的怯懦。作者也不回避主人公思想上的矛盾、弱点和过失。总之,作者不仅写塔纳巴伊的个性,而且写个性的发展,写环境对个性的制约和影响。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多少带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某些理想化的痕迹的话,那么《永别了,古利萨雷!》中的主人公则更贴近生活,更复杂,更富于个性特征,也更典型。
印有“永别了,古利萨雷!”及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签名的纪念币
《永别了,古利萨雷!》的另一个特色是暴露性主题的引进和主题的深化。从作者的早期作品看,他主要是歌颂光明、歌颂新人的作家。而在《永别了,古利萨雷!》中,作者以巨大的艺术真实性再现了战后时期农庄生活中的重重困难,穿插了一大段主人公同区委领导中官僚主义的直接冲突,导致一名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被开除出党的悲剧。这是作者深入生活、干预生活的必然,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新进展,也是他后来创作中暴露性主题的发端。
《永别了,古利萨雷!》的又一艺术成就是作者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塑造了一匹骏马古利萨雷的生动形象。在他后来的作品里便有了骆驼卡拉纳尔(《一日长于百年》)和母狼阿克巴拉(《断头台》)的故事。古利萨雷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形象。作者采用民间文学惯用的拟人化手法,把古利萨雷写得活灵活现。他写了马的一生,马的喜怒哀乐,写它的灵性和野性。古利萨雷的形象又带有寓意性。牧民和马不可分割,相得益彰。他们同样有过黄金时代,也有过辛酸的经历。他们的性格极其相似:一个是剽悍的烈马,一个是倔强的硬汉子。另外通过主人公对马的那种爱护备至、视同亲人的态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主人公博大的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最后,古利萨雷的形象在全书的结构上起了联系人物的纽带作用。书中全部次要人物的出场都是由古利萨雷引起的。这种巧妙的构思真可谓匠心独运。
(选自《永别了,古利萨雷》(冯加 译)前言)
推荐阅读
永别了,古利萨雷!
《永别了,古利萨雷!》——塑造一个吉尔吉斯民族性格。
《永别了,古利萨雷!》描写了老牧民塔纳巴伊一生的遭遇,通过主人公对马的那种爱护备至、视同亲人的态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主人公博大的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艾特玛托夫代表作
艾特玛托夫(1928—2008),吉尔吉斯斯坦国宝级作家,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抒情色彩,提出了尖锐的道德和社会问题。艾特玛托夫曾是苏联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一代中国作家的精神源泉。
普京、路遥、曹文轩、迟子建、冯德英……推崇的文学经典。
艾特玛托夫的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每一部作品都像蜜和酒,甘甜芬芳得让你陶醉其中。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2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