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在中国教育明德论坛2020年年会上指出,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教师首先要自信,同时要保持敏锐的目光,要能跟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
因材施教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学生的差异性
钟秉林指出,要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首先要能够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人才观是有时代内涵的,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观。而质量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调过程多元化,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考量所有的学校和学生。”钟秉林说,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学生的差异性;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要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其发展。
谈及现代教学观和学习观时,钟秉林表示,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要完善学生评价制度,要构建和完善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和综合评价机制。
他认为,增值评价是一种理念先进的评价方式。所谓增值评价,即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引导学校多元发展。他表示,增值评价涉及到质量标准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问题,要实现增值评价,需要今后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尝试。
同时,他指出,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招生录取的一项重要参考,要做到可信,不能有水份,不能弄虚作假,不能通篇都是对高校没有参考意义的套话、空话。
教师要有育人自信,要跟上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趋势
在人才培养改革上,钟秉林认为,要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要开展好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并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学术或者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一个大致的设计。”他说。
钟秉林还指出,对学校而言,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要结合校情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他强调,这种探索没有唯一的成功模式,也不一定要有先进的器材或者实验室,只要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把先进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即可行。
在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方面,钟秉林认为,应通过校本学习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并鼓励教师探索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自主选课、分层教学要求。
对于社会上有关“未来传统学校要消亡、教师要失业”的言论,钟秉林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可以预测,若干年后,教师的一些简单重复性的、纯粹知识传输性的工作很可能被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代劳完成,但应理性看待,不应夸大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到那时,越发需要能够引导学生开展STEM教育、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教师,教师的育人功能会进一步被强化,而不可能被削弱。”钟秉林认为,在育人方面,教师首先要自信,同时要保持敏锐的目光,跟上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2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