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湖半月谈:2000万亩小龙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字:

  截至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1680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1261万亩,占比75%,超过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四成;2020年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能达到2000万亩……

  小龙虾,是国人餐桌上的至爱,也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然而,在历时5年跟踪研究后,上述数字让农业专家高兴不起来。受短期经济效益驱动,一些地方盲目扩大稻田养虾规模,扩大沟坑占比,影响水稻生产,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1

  “稻田养虾”成了“虾田种稻”

  稻渔共生在我国历史悠久。《史记》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古越人”就过着“饭稻羹鱼”的自给生活。2005年,浙江青田稻渔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第一个入选的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迅猛。2015年以来,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联合辽宁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科院、长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有关专家,对我国典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调研。

  研究发现,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稻渔共生模式不但可清除杂草、控制虫害、培肥土壤、改善水质,还可促进水稻生长。而近年发展迅猛的“稻田养虾”多为非共生模式,对粮食安全、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以下负面效应:

  一是挤占基本农田,减少越冬作物种植面积。原本排灌条件好、土壤肥力高和可水旱轮作的稻田被改为稻虾综合种养田,长江中游稻虾主产区1000余万亩养虾稻田中,一半以上来源于可水旱轮作的基本农田。2018年5月29日,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收虾季节的水位明显高于正常水位2018年5月29日,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收虾季节的水位明显高于正常水位

  二是影响水稻生产,部分水稻“种而不收”。重虾轻稻在我国稻田养虾模式中极为普遍,甚至存在水稻种而不收、直接作为小龙虾的饲料和庇护所的现象。为提高小龙虾产量和方便捕捞,还有部分生产者在稻田内挖养殖沟,并留出进出水路,甚至使水稻的实际种植面积压缩四成以上。

  三是长期水淹破坏土壤,威胁“藏粮于地”战略安全。实践证明,水旱轮作是稻田土壤培肥的重要途径,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稻田养虾放弃了越冬旱作种植,全年土壤淹水达320天以上。稻田养虾年限越长,越不利于土壤健康。

  “最让人心痛的就是土壤质量的牺牲!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对土壤健康危害非常大,将严重威胁藏粮于地的粮食安全战略。”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面源污染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刘宏斌说。

  四是加剧水资源紧张,威胁水环境安全。专家估算,每亩养虾稻田的年耗水量比水旱轮作农田多600吨至700吨,在一些灌区,因稻田养虾大规模无序发展所引发的用水矛盾甚至纠纷已经显现。相当一部分养殖户饵料、肥料投入量大,养殖过程中频繁排水、补水,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

  2

  按停小龙虾养殖“快进键”

  部分地方稻田养虾无序发展,由“稻田养虾”变成“虾田种稻”,不仅有违稻渔综合种养“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本原则,也给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自2012年至2018年,南方5省小龙虾主产区养殖总面积增加了284%,扩张仍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长江大学教授朱建强表示,稻田养虾发展迅猛的同时,市场却陷入不稳定状态。受收获时间集中、冷储加工跟不上,以及自然灾害、消费市场等影响,小龙虾收购价在每公斤12元至70元之间大幅波动,农户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

  2018年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调研表明,只有1/3的养虾户能赚钱,最近两三年小龙虾“地板价”现象日益突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3月中下旬虾苗市价仅每公斤12元,相当于正常年份的一半。

  2020年5月,荆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荆州市小龙虾产业协会等单位组成专家组,经过调研后形成《关于当前荆州市小龙虾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认为2020年小龙虾成虾价格总体上显著低于2019年。报告同时警示,应避免“重虾轻稻”,要稻虾兼顾,不可一味追求小龙虾产量,在水稻生长期经常灌深水,从而造成稻田人为涝害,导致水稻严重减产。

  3

  查清家底合理规划

  粮食安全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已于2019年下发《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范发展。应尽快查清我国稻田养殖发展状况,制定稻田综合种养规划,对稻渔共生和非共生模式分类施策。

  一是要查清家底,科学评估。通过遥感、无人机航拍结合实地调查,尽快查清综合种养稻田的分布区域及其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重叠情况,明确经营主体、经营年限、模式类型、沟坑占比、资源投入与产品产出情况,科学评估稻渔综合种养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二是要分类施策,稳粮增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支持、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选择水生动物品种,严格落实沟坑占比不超过10%的规定,在粮食生产功能区严禁新增非共生稻渔面积。

  三是要加强规划,科学引导。刘宏斌建议,应抓紧制定稻田综合种养国家规划,以“稻渔互惠,稳粮增收”为指导,以“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为前提,科学划分适宜发展区和限制发展区,逐步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和政策保障机制。

  四是要科技支撑,专项引领。稻渔综合种养涉及土肥、栽培、植保、水产、育种、生态、环境、经济等学科领域,目前跨学科协同研究不足问题凸显,建议将稻渔绿色种养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链条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18777.html

(0)
浩宇科技浩宇科技
上一篇 2020年8月6日 上午8:11
下一篇 2020年8月6日 上午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