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张恪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进一步细化了全国九大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针对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指出,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优化北京功能布局。
如何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如何进一步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强化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有序转移和优化配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建议:国家层面的相关重大项目布局,应纳入“十四五”规划;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共建、京津冀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公共资源共享等方面,需要下大气力向纵深推进。
如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武义青认为,要加强微中心、重点平台建设,打造若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承接平台。诸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区域增长极,这些平台都是承接京津新技术转化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依托若干个重点平台招引国内外高端项目,抢抓京津要素外溢的机遇,从而引领带动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不仅需要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还需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尤为关键。武义青认为,要加强与京津优质教育、医疗机构、社会团体的全方位对接和深度合作,尽力缩小河北与京津在教育、医疗水平方面的差距;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交通、住房、文体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在科研支持、创业扶持、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多种差异化优质服务;打造现代化宜业宜创宜居环境,满足高端人才的生活需求,吸引更多先进要素聚集。
除产业升级转移,交通和生态环保一体化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破领域,也取得重要成果。然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是短板,而在河北主体功能区四大板块中,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又是短板中的短板。对此,武义青表示,河北“两翼”的定位不同,雄安新区是创新之城,冀西北地区是京津冀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不解决好发展的问题,生态问题也难以妥善解决。生态修复需三地协同、共建共享,在绿色产业布局上加大考虑,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14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