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信银行泄露脱口秀演员王越池(艺名“池子”)个人交易明细曝光之后,日前,建设银行员工因参与黑色产业链、售卖客户个人信息被逮捕。
第一财经记者从江苏淮阴市淮安警方获悉,近期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共抓获26名嫌疑人,涉案金额2000多万元,涉及公民个人信息50000多条。其中,建设银行员工在黑色链条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相关银行卡使用人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余额甚至交易记录,售卖给下家,进行谋利。
“银行员工将个人账户信息泄露出去谋利,因涉及客户的资金安全,已不属于侵犯普通隐私的范畴,情节更加严重、恶劣。”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一条个人信息卖80~110元
近日,江苏淮阴市淮安警方在“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成功破获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该案涉及9个省份,公安部将此案列为部督专案。淮阴分局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扣押涉案手机60余部,涉案金额2100余万元,追缴违法所得400余万元,摧毁了6条泄漏、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
早在2019年6月,有人在网上通过QQ等通讯工具公开出售银行卡相关信息,包括银行卡对应的卡主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余额甚至交易流水,引起了警方注意。
警方注意到,QQ群内昵称为“建行”、“在野”、“金融”等多个QQ号,长期在各个QQ群内发送广告,声称只要提供银行卡号或者身份证号,就可以查询到相关银行卡使用人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余额甚至交易记录。民警还发现,群内成员与这些QQ号私下交易,获得的信息又快又准。
一位男子王某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与银行卡相关信息售价动辄几百元,且需求量很大,于是他转行当起了“信息贩子”。接下来,他根据客户需要查询的不同银行卡,对应不同的上线查询渠道,并以经济利益诱惑,将建设银行一名员工拉下水。
建设银行这名员工供述,根据双方达成“合作”协议,他每查询1条银行卡相关信息,即可获利80~100元不等的报酬。光凭这一黑色收入,建设银行员工年收入就超过30多万元。
上述建设银行员工还称:“只知道售卖个人信息的做法违背银行的规定,不知道这种做法会违法。”
一般来讲,像建行这名员工这样处在贩卖信息黑产链的第一环,他再联系中间商,为了安全起见,银行“内鬼”联系的中间商一般只有一到两人,中间商下面还有各种分销商,层层代理,形成一个以银行“内鬼”为源头、大量中间商为中介,通过网络勾结、贩卖银行卡的相关身份证、电话号码、余额、交易记录的网络犯罪团伙。
淮阴分局网安大队大队长朱延亮称,因为层级很多,所以越到产业链的末端,信息的价格越高,从“内鬼”到销售末端,一条信息的价格可能翻上数倍,除了犯罪风险,没有其他成本,利润非常高。
淮阴警方称,目前,2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交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拿什么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用户,并且拥有非常关键的资金信息数据,但如果因为保护不善,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将带来财产损失等个人影响,近期多起案件引发公众担忧。
一位银行业人士称,个人信息售卖可以短期、快速获利,当前,银行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上还有待健全,疏于对员工的管理,再加上员工法律意识淡薄,使得泄漏现象屡禁不止。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唐春林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金融领域与其他领域相比,其业务规则和法律的联系更为紧密。通常,都是在法律有了原则性规定的情形下,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对具体执行做出细化,违反这些规定,大多数时候就意味着实质上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将产生相应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赔偿责任。但银行从业人员,很多时候对于这些规定缺乏清楚的认识,而违反法律规定的处罚,并不会因为无知而豁免,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应当引以为鉴。
唐春林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和学习。同时,银行应该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旦触及法律的底限,不但影响业务的开展,更会使民众失去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其现实和长远的不利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法律的原则性规定下,监管部门各种细化性的规定会相应出台,不同部门、不同时期都会有指导意见、通知、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相关部门,应当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整理工作,以规范的行为或事件为对象,形成较为统一、系统的规定,以使相关人员查找方便,更易学习和理解。”唐春林建议称。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央行和银保监会不断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但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2019年12月,央行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正式实施后,规范将升级到部门规章级别上。相信经过最近这一系列事情之后,国家会加速出台对公民信息保护的法律,强制性、有约束性的规范和措施将会出现。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1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