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人王德文这辈子没闲着过。人生前半场,他靠着木匠手艺养家,人生后半场,他靠着同样的手艺“圈粉儿”。跟着儿子“触网”拍摄视频的三年里,王德文再现了尽显榫卯工艺的鲁班凳,也制作出过竹蜻蜓、手摇泡泡机等神奇的小玩具,为小孙子创造出极尽浪漫的童年。现今63岁的王德文除了在国内拥有二百多万粉丝,还让视频获得了海外近2亿次的播放量。即便如此,王德文不觉得自己就因此成了“网红”,“什么是网红,我就是个普通农民,会点木工活。”王德文给孙子做的小猪佩奇。受访者供图
近2亿次播放的阿木爷爷火了
最近两个月,王德文已经很少再上传自己做木工活的视频了。农历新年前,儿子一家随着王德文老两口回到了山东聊城的老家,因为疫情的影响,宅在家里。“老家那边一直没让人出门,也不叫走亲戚。”
按照计划,一家人在2月份就应该回到广西梧州。这里是儿子王保成创业的地点,自打2017年小孙子出生,王德文便和老伴儿赶来照料。2018年底,作为短视频创作者的王保成在父亲的提议下,拍摄了一段父亲制作鲁班凳的视频。这技术来自于2000多年前,完全依靠榫卯结构,没用任何金属、粘胶和钉子,却让王德文火了。在社交、视频平台上,王德文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人所熟知,人们称它为“阿木爷爷”。
直到一周前,王德文返回广西梧州。记者问他,两个月被困在老家,有没有考虑啥新作品,王德文说“反正干一步说一步”,记者又换着方儿地问回来之后有啥打算,王德文的回复更干脆,“打算就是继续干”。
无论是长相还是身材,今年63周岁的王德文都显出几分“敦厚”,他语速很快,聊城口音的音调加上山东人普遍直爽的性格,听他说话,总能让人觉出一丝冷幽默。
但在视频作品中,他几乎不说话。整段视频里的声音,几乎只剩下木材敲击碰撞的声响,偶尔在视频结尾,王德文将制作完成的作品拿给小孙子,这才有了孩子咿咿呀呀的说话声和笑声。为孙子做的手摇泡泡机。受访者供图
两三年下来,王文德用一块木板,做出过鲁班凳、将军案,靠着取自山林的竹子,给小孙子做出过小猪佩奇、手摇泡泡机等充满奇思妙想的玩具物件。同时,靠着这些视频,过了花甲之年的王德文在西瓜视频平台拥有245万粉丝,也在海外YouTube网站圈粉107万,单个视频的最高播放量超过3800万,229个视频的播放量加起来近2亿。
走红的手艺做了50年
晚年才走红的手工技艺,是王德文一辈子营生的支撑。
“小时候嘛,学徒拜师三年没工钱,那就得给老师白干活。那个时候,只能先跟着师傅白干活,到处跑跑,看见有什么用得上的工具,就回家自己做,一点一点积累着,算是把这个活彻底学会了。”从15岁起,这份手艺就承担着王德文养家糊口,贴补家用的重任。
做木匠50年,王德文觉得这是个安稳的活儿。“这家干完去那家,家里的农活不会耽误,还能挣一些工钱。”实际上,当木匠,一辈子须踩百家门,吃百家饭,总是闲不住。表面上看,未必谈得上是个安稳工作,却能给家人安稳的生活。
王德文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没钱,自己能靠着木工手艺,一天挣一两元钱,这在当时当地绝对称得上是高薪。他说那会儿小麦价贱,一斤才1毛8分钱,自己一天的工钱能买十几斤小麦,养家不再是问题。
木工活干起来费心费力。打个普通的柜厨,做个床,就要花上几天工夫。其中,还需要做图纸、凿卯画榫、锯刨磨抠、下料打蜡,所有木料的长短粗细,都在匠人手下,分寸之间。以制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的视频为例,“阿木爷爷”发布的视频只有5分钟,而制作的时间,却用了5天。王德文习惯了手工上的麻烦,“什么活儿不费心啊?这个活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觉得踏实。”“阿木爷爷”做的小玩具。受访者供图
“阿木爷爷”曾有金句在网络上流传,他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对这行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不代表只有快乐,没有痛苦。”
最显而易见的“痛苦”是在身体上。二三十年前的一个冬天,王德文干活的手冻到麻木,一个不注意被电锯截下了手指头,还是妻子骑着车把他送到镇里的医院才得到救治。若干年后,王德文回忆起来,只说“是有过伤,但要是拿这伤和其他人卖命受的伤相比,也就算个轻伤吧?长期干活还会有不剐不碰的?”
“干这个活,干起来就不能想旁的。不能胡思乱想,你要干的精致,就得专一,要不可干不好。”
即使几十年如一日的专一,在王德文自己看来,自己的手艺也称不上什么高水平,“高手有的是”。他觉得自己能火,是因为视频拍得清楚,让人们学得明白。
有意识的文化输出
但国内外的网友,和儿子王保成都不这么认为。
在王德文制作苹果状鲁班锁的视频最后,他对着镜头“喊话”网友,不妨跟着视频,自己也做一个。有网友评论表示拒绝:“让我做一个,您真的太看得起我了。”
在王德文之前,鲁班锁或许是许多外国网友不了解的“中国功夫”。王保成也说,把视频传到海外的原因在于更想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想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有这样的手艺,更不缺乏工匠精神。”王德文与“中国馆”。受访者供图
古代中国建筑和家具中常用到的榫卯工艺,能将凹凸不同的两块木头,对接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体现着古老的智慧和文化,也考验匠人对于毫厘分寸的把握。王德文手中,上海中国馆、鲁班锁、苹果锁,以及木拱桥等,体现的都是未用一根钉子的纯木榫卯手艺。
而在展现“硬技术”的同时,王保成掌镜下,王德文在广西梧州山上干木工活的过程,总是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也从不缺乏山水之乐。视频中,王德文也为小孙子做了太多专属玩具,打造了令所有网友都艳羡不已的孩提时光。孩子与老人的隔代搭配,组成的是非常中国式的童年。事实上,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文化输出。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王保成拍摄的以父亲为主角的所有作品中,几乎从未出现过现代工具的影子。甚至王德文最常用的那把主要由两根竹子组成的手动木工钻,是在2017年底,老爷子亲手制作的。整个制作过程被王保成拍成了第一个以王德文以木匠身份出镜的视频。王保成说,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我老爸对于现代的很多比较大型的机械,真的用得不太好。”
阿木爷爷的“走红”,对于儿子来说是一场意外。很多人想不到,在海外走红的“阿木爷爷”,其实是国内西瓜视频的原生作者,以“功食道”命名的账号发布的作品。运营这个账号的王保成说,在最初,自己在创作乡土风物,虽然想过做“木匠系列”,但并未觉得这会带来流量。而当父亲真的做出鲁班凳,身为儿子,王保成自己也觉得惊奇,“父亲上一次做这个,还是40年前”。鲁班凳。受访者供图
很多人都说王德文的“阿木爷爷”火了,但在王德文心里,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因何而火,“看视频人的心理啊,这个可不好琢磨呢。”
他也没觉得自己因此就成了网红,他甚至不知道,何为网红。“我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会干个木工活。”他告诉记者,每次接受采访,很多人都会问他,当网红有什么感受,“反正我都答不上来,但是知道有很多人在看,我这木工活儿做着劲头就大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1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