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日前正式公布,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上海这个“龙头”如何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
记者:《规划纲要》指出,“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上海如何当好“龙头”?
陈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规划纲要》强调“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我理解,就是希望三省一市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理顺和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龙头带动与各扬所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长三角一体化是合作与竞争辩证统一的一体化,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要更好协调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必须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化分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把各自优势变成整体优势。二是拉长长板、贡献长板。长三角要充分利用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实体经济基础好、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科技创新后发优势明显等特点和优势,竞相拉长长板、贡献长板,引领带动更大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三是打破藩篱、提质增效。三省一市要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大布局下谋划,打破一亩三分地和地方保护主义,在不改变行政隶属前提下,打破行政藩篱的体制机制约束,提高区域资源整体配置效率和全球资源吸纳能力。
记者:上海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又将怎样落实《规划纲要》?
陈寅:上海市正逐步落实《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一是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开通,整合三省一市2420家服务机构的3.1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价值超过360亿元,企业足不出户,就能纵览并预约使用长三角科技资源信息。二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通铁路一期在建,二期也启动开工。牵头打通断头路计划,第一批推进的17个省际断头路项目,1条2018年通车,1条通车在即,其余项目正加快推进。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水质预警联动有效实施,强化了太湖蓝藻水华和省际边界地区水葫芦联合防治,区域国考断面水质Ⅲ类及以上占比80%以上,并建立起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机制。四是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在全国率先探索区域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实现三省市级统筹区和上海主要医疗机构联网全覆盖,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推动产业创新更协同、区域联通更便捷、生态环境更美好、市场更透明统一、群众生活更便利;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及上海虹桥商务区;聚焦重大项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编制基础设施、科创产业、城乡融合等领域的规划并配套落实;聚焦重大平台,推进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建设,多层次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上海将如何助力长三角提高开放水平,以及优化政务服务、改善营商环境?
陈寅:助力长三角区域提高开放水平,可以充分发挥上海金融、产权、技术、信息、航运等要素市场齐备的优势,结合苏浙皖三省发展需求,精准配置资源要素,提升区域发展动能;充分发挥上海总部机构集聚优势,鼓励更多外资高能级项目投向长三角地区,提升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上海现代服务业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对苏浙皖三省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重大领域的现代服务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对外开放先行先试优势,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变革,协同苏浙皖三省打造区域协调一体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助力长三角区域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上海牵头三省推进《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推动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实现政务服务从“城市通”向“区域通”迈进,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助力长三角区域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海将联合三省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共同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外商投资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区域发展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体系。
记者:我们注意到,《规划纲要》专门有两章针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如何认识这两个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上海将如何协调这两个重点区域的发展,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
陈寅:《规划纲要》专门用两章内容进行阐述,说明了两个区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用突出、意义重大。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一体化示范区要探索的是如何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我们理解需要着重破解四个方面难题。一是率先探索解决行政壁垒不是发展主要障碍问题。示范区需要积极探索打破一亩三分地和地方保护主义,共同推动建立统一高效的区域市场;二是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让绿色始终成为示范区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三是率先探索区域分工合作和利益平衡新机制。不同的行政区域,要缩回来是五指,各有所长,伸出去是拳头,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四是率先探索解决制度创新和系统改革成为发展主要动力问题。将碎片化、单兵突进式的改革系统集成,代替要素投入为主的老路,形成制度新供给。
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我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我理解,新片区是长三角地区开展风险压力测试的重要“试验田”。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主要是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新片区是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助推器”。《规划纲要》要求新片区定期总结评估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动、运输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经验,制定推广清单,明确推广范围和监管要求,按程序报批后有序推广实施。新片区是长三角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新平台”。增设新片区,不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空间的简单扩大,或者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现有政策的简单平移,而是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设立新片区,不是为了单纯打造上海的区域性新发展亮点,而是要建设成为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发展的战略性平台。
同时,上海将积极协调两大重点区域建设,以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将加强两区在改革集成、机制探索、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互动联通,共同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最大限度释放溢出效应、联动效应、协同效应,进一步放大对长三角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东西两个扇面、内外两个维度的联动格局中不断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原题为《发挥带动作用,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立删,操作:浩宇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86376.net/gedi/10806.html